close

蝶之護理小寶典-腕道症後群

 

腕道症後群

腕隧道位於腕部的手掌側,它是由腕骨構成一個槽,上面有堅韌的腕橫跨其上所形成的通道。當腕隧道變窄或正中神經腫脹,會使正中神經受壓迫,造成掌面外側三根半手指灼痛感、對掌運動困難等症狀,稱之腕道症後群。

此症較易發生在慣用手,也可能雙手同時出現。發生年齡層以40~60歲為多,女性與男性之比約73

,此症也稱為「媽媽手」。發作常是慢性的,急性發作較為少見。

病因

1.      腕隧道變窄:腕骨的骨折、脫位、退化、變形(如類風性關節炎)、腕橫韌帶肥厚、灼傷。

2.      腕隧道內的組織發炎、增生:

(1)   手腕受傷、手腕反覆屈曲作捏握的活動,例如:家庭主婦、廚師、打字人員、或電腦工作者等。

(2)   動靜脈畸形,肌肉或肌腱異常、急性手掌感染、出血或腫瘤等。

(3)   全身性因子或疾病,如:懷孕、月經、避孕藥、停經、維生素B6缺乏、血液透析、肥胖、糖尿病、酗酒成癮、腎衰竭或是甲狀腺功能異常..等。懷孕婦女有1~25%有腕道症候群,是由於懷孕期間荷爾蒙改變,造成全身性結締組織浮腫,使腕隧道相對的狹窄所引起,其中75%是雙側性的,生產後症狀很快消失,但再次懷孕時可能會再發。

臨床表徵

1.      手部麻刺及手掌疼痛、燒灼感:首先引起手指麻木(尤其是大姆指、食指、中指),特別在夜晚熟睡之後,由於手腕習慣性屈曲,造成腕道更狹窄,常因麻木酸痛更厲害而醒來,在活動手指、手掌,或甩一甩手腕後,可稍緩解。腕部屈曲時會加重或誘發麻痛感,有時整個手掌都麻痛,少數病人甚至會覺得前臂與肩也會麻痛。

2.      手部活動不適:過度使用手腕會使症狀加劇,但症狀往往在活動後休息數小時才出現。晚期較嚴重時會出現手無力、動作笨拙,且執行精細動作(如穿針線)時困難,而後出現肌肉軟弱及萎縮等現象。

3.      自主功能的改變:皮膚顏色改變、指甲變脆、手掌出汗增加或減少。


常見檢查

1.      X光:以發現有無骨病變、異物或滑膜炎。

2.      肌電圖:有助於確定診斷。 

    小提醒:非心電圖哦!

醫療處置

主要治療目標為解除正中神經所受的壓迫,並減少疼痛不適。

1.      保守型治療:以休息為主儘可能保持在伸直狀態

    小提醒:晚上睡覺時可以手腕護套將手腕保持在伸直狀態。

2.      藥物治療:

(1)   通常給予止痛藥或類固醇來止痛消炎

(2)   服用維生素B6有助維護神經組織的完整性及功能。

3.      常見手術:滑膜切除術、切開橫行的腕韌帶(切斷某部肌腱再行修補)。

護理措施

1.      緩解疼痛,促進舒適:

(1)   避免患部過度活動,盡量多休息。

(2)   保持腕部正確姿勢或稍微伸張,減少正中神經受壓。

(3)   依醫生囑咐給予止痛藥。

2.      在不增加疼痛程度之下,教導如:「手作握拳及放開」及按摩,以改善循環狀況。應避免用手去捏或抓物體。

 
轉載註明:蝴蝶,EvAnNa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vanna71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